{周專欄}02_豆菜麵和無聊的豆芽菜


住在台南六甲的人,一定都知道、也吃過豆菜麵;小小的六甲,但是賣豆菜麵的攤販還真的不少,每一家都有各自的擁護者,從小就吃習慣的口味,如果哪一天突然換了一家就可以立刻察覺,是身為六甲人的莫名的判別力。說起豆菜麵,其實是在鄰近的地區-新營更廣為人知,不過身為道地的六甲人,總是更偏好六甲的豆菜麵,說起來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?大膽地猜測其他地方的人吃不出有什麼不同之處的,不過若是由我認真說來,從麵體的軟硬Q彈、搭配的蒜頭醬油與辣醬、到附帶的味噌湯,都完完全全地有所差異。

不過豆菜麵到底是什麼呢?豆菜麵說實在的是一個極度簡單的餐點,早些年其實對於豆菜麵這道料理(我甚至無法確定把它稱為料理是否恰當)感覺到無法理解,扁平型的黃色油麵摻點水煮的豆芽菜,潑上些許的蒜頭醬油和依個人口味調整多寡的辣醬,免費附贈的是不帶任何配料的味噌湯。聽起來實在是普通到不起眼的地步,但神奇地讓人有著喜愛感,這幾次出國回來總是會想要吃上一次,是帶點家鄉味的食物。平常的時候,如果真的不知道該吃點什麼,就會立刻反應:要不去買20塊錢的豆菜麵來當作早餐(或午餐)吧!個人的習慣吃法是加自家的純醬油或是醬油膏,又或者是將麵和味噌湯加一起,變成湯麵,也不失為個好選擇,搭配什麼樣的醬料都由自己來,這是豆菜麵的獨到之處,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自己的偏好調味。

說了這麼多關於家鄉的豆菜麵,不過其實以前對於豆芽菜談不上喜歡;從小就是個各種蔬菜都能吃的人,即使是那些許多人討厭的茄子、青椒或是胡蘿蔔,都能夠無條件接受。不過豆芽菜就是那讓我帶點鄙視意味的存在:實在是太沒有個性了,怎麼是一種  味道的菜呢?過去長期被各種調味荼毒的舌頭吃不出豆芽菜帶著極清淡的味道,深感豆芽菜是個無聊的菜色,偏偏它價格低廉,料理上又快速方便,在蔬菜價格高漲的時期是一個最簡單的替代選擇,慘白中帶著黃的豆芽菜添上點韭菜或是蔥的綠,用蒜頭爆炒後加入快炒就可以起鍋,無論在便當中、湯麵乾麵中看到或是在家裡的餐桌上見到,即使注重了顏色的搭配,都是最容易被人略過的一道菜,更甚至是會下意識不知道自己居然吃了豆芽菜,這是豆芽菜擁有的讓人忽視的力量。不過即使如此,依然願意享用豆芽菜,自己也是個在蔬菜上既沒原則又沒個性的人,這點倒是一模一樣!

不久之前才在跟閨蜜聊著:長大之後對於許多事情的接受度都提升了,連帶地連蔬菜水果食物也是。究竟是什麼改變了我們呢?好像也說不出個原因理由,就在不知不覺當中對它妥協了,也慢慢接受了,無須解釋、不須理由。那些孩提時期不敢吃的「大人的食物」,終於在成為大人之後順理成章地接受,真是個神祕的科學/心理學/哲學/生理學的問題。


身為六甲人的美食推薦

郵局對面限時限量的粉漿蛋餅、農會對面茶北的珍珠奶茶和夏季限定的黑糖剉冰冬季裡的燒仙草(大推芋頭)、國中前面的黑輪米血(私心最愛甜不辣)、菜市場內大麵福仔的豆菜麵、市場裡面的狗母魚酥湯、冬天限定的中山路上的薑母鴨、星期五夜市裡的地瓜球和炸魷魚

留言

熱門文章